目前分類:導演作品資訊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May 21 Thu 2009 00:00
  • 神殺

神殺

製作 / 三映電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導演 / 周美玲

阿里山深處,一處高聳雲霄的斷崖瀑布,勇士摩喔坐在瀑布前三天三夜之後,終於獲得神啟,天籟充滿他的身心。回到部落,當摩喔把神明之歌吟唱出來時,高妙的樂音,連死去百年的祖靈都感動了。

摩喔的兒子巴蘇亞是族中最聰慧的孩子,偏偏腳跛,無法征獵,所以族裡舉行著偉大的「Mayasvi 戰祭」時,巴蘇亞只能落寞躲在一旁。勇士們剁下山豬頭,插在高高的竹竿上,獻祭給神,但覺得所吟唱出來的歌聲仍不夠美,不足以獻給神,他們又剁下狗頭獻祭,還是覺得不夠,他們再取下猴子的頭獻祭,意外地,猴子頭如此酷似人頭,這使得勇士的精神亢奮起來,高亢有力的歌聲直達雲霄。

但他們還渴望更接近神,獵人們發現了跛足的巴蘇亞,在樹林旁吟唱出如其父親般優美的歌聲,獵人們深受感動,他們看著巴蘇亞,又同時互望一眼,猛然間,一把刀岀鞘,獵人一揮,砍下了巴蘇亞的人頭…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第一部同志紀錄片〝私角落〞DVD上市!

現在去〈女書店〉與〈晶晶書庫〉也可以買到喔!
自己觀看或收藏都來不及了,想當然送禮就給他多買個幾張吧!!


   

〈內容簡介〉

<私角落>是台灣出品最重要的同志電影之一,紀錄同志酒吧「Corner’s」(角落)關閉前的幾個月,以及在其中來來去去的一群同志身影,並企圖探討同志情慾。他們之中許多人有兩種身份,一種是在這間酒吧門內的、一種是在門外的,在面對真實自我與外界眼光時不停轉換。在這樣努力掙扎著前進的生活之中,幸而有同伴的相互取暖。

本次發行影片經重新剪接,以限制級發行



〈得獎記錄〉
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評審團大獎\烏拉圭國際影展\INPUT國際公共電視年展


〈詳細資料〉

* 發行:同喜文化
* 限制級 / ALL 區
* 片長:62分鐘 / 螢幕比例:16:9
* 字幕:中 / 語言發音:中,法
* 上映年份:2001

網站直銷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
特價優惠470元精美鐵盒包裝。


簡約風格書店-高雄市苓雅區林南街4號

木心書屋-花蓮市和平路663號(永吉橋旁)
墨林二手書店-台南市大學路
西段53號B1
闊葉林書店-台中
水木書苑-新竹
草葉集-新竹
小小書房-台北
有河書店-台北
唐山書店-台北
臺灣ㄝ店-台北
關渡自然公園-台北
女書店-
台北
晶晶書庫-台北
博客來網路書店


定價550元,精美鐵盒包裝。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鄉人的『追夢』故事

「紀錄觀點」帶您深入外勞的「夢想」


文∣周美玲、陳怡如
圖∣劉芸后


幾千幾百個臉塗白粉的泰國人在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中,將水狠狠地潑在彼此的背膀,有人激烈的閃躲、有人縱水滲透自己的衣衫、有人狂妄的大笑、有人醉醺醺的遊走......這裡是高雄,是南臺灣最重要的加工區之一。

過去三十年,這兒曾是夢想的聚寶盆,仁武、大社、楠梓加工區,曾在十大建設後,帶動台灣經濟起飛。如今這處加工區,承載夢想像舊;只是追夢者,卻變成了陌生國度來的外籍勞工;1980年代以後,大量
外籍勞工被引進,各工業區出現「外勞國際村」特殊的聚落型態。

為了夢想忍氣吞聲

來自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等各個國家的外勞移工,繼續湧入寶島追逐著異鄉的黃金夢;而早來此地的我們,卻已處在經濟優勢的那一端,冷冷地看著這群外來的新勞工,此時我們卻忘了,「夢想」的價值是什麼?

夢想是,為了讓下一代能受更好的教育,她離開自己的孩子,來到異鄉照顧別人的孩子睡覺;夢想是,他在故鄉欠了一屁股債,來這裡可以賺更多的錢;夢想是,自己不要遇到剝削仲介、黑心雇主;夢想是......

有些人的「夢想」會成功,有些人的會破碎。不能自由的換工作,他們猶如封建制度下的奴隸一般,一生只能效忠一個領主;在半強迫的情況下,於白紙上的簽名,也成了仲介扣錢的合法手段,你只能選擇忍耐或者等待返鄉,當然或許台灣緩慢的司法會還他們一個公道;但家裡嗷嗷待哺的孩子卻等不了這麼久。有些得到上帝眷顧的人,則全心倚賴神的指引,逆來順受,把夢想寄託在約滿賺足金錢返鄉的那一天,在那之後,「我再也不會回到台灣來」。

心靈的寄託

泰國人在潑水節中的狂歡,盡情發洩生活的苦悶;菲律賓人則在西子灣的受洗儀式中,透過海水洗滌他們疲憊的心靈。除此之外,在這塊偌大的土地,他們竟然無處可去。工廠、宿舍還有工廠的餐廳,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只因為雇主要「保護」他們的安全。偶爾群聚在一起彈吉他唱歌,卻讓公園變成治安敗壞的死角。追夢的同時,其實是過著完全沒有夢想的生活。

追夢者,來來去去;我們曾都是這片土地上的追夢著;看著異鄉人來到這裡追夢,我們能體會到多少「夢想」的真諦?


本文轉載於公視之友 129期 2009 03月號

http://www.pts.org.tw/php/member/message_detail.php?kind=2&id=2548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共電視 紀錄觀點

公共電視VOD影片 紀錄觀點-週二

觀看時限:本週



片名:追夢
導演:周美玲
年份:2008
片長:60分鐘
規格:16mm,HD,

版權:三映電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過去三十年,這兒曾是夢想的聚寶盆,仁武、大社、楠梓加工區,曾在十大建設後,帶動台灣經濟起飛。如今這處工業區,承載夢想依舊;只是追夢者,如今卻變成了陌生國度來的外籍勞工;1980年代以後,大量外籍勞工被引進,各工業區出現「外勞國際村」特殊的聚落型態。

來自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等各個國家的外勞移工,繼續湧入寶島追逐著異鄉的黃金夢;而早來此地的我們,卻已處在經濟優勢的那一端,冷冷地看著這群外來的新勞工,此時我們卻忘了,「夢想」的價值是什麼?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風「首部」對外發行影像紀錄片:【鬼門道】 

【鬼門道】意指「演員上下舞台之通道」是屏風表演班首部對外發行的影像紀錄片,本片全程側記屏風經典劇作《京戲啟示錄》。

《京》劇是一齣驚豔華人劇壇的榮耀之作,為屏風表演班經典劇目,知名國片導演周美玲全程跟拍《京戲啟示錄》排演過程至演出落幕,包含:演員訓練、情緒記憶練習,並歷經演員受傷、跨年午夜場演出和觀眾一起倒數計時...等。

本片透過演員們的訪談,不僅瞭解屏風的故事,也關注到台灣的劇場生態,從而體會這群演員對表演藝術的堅持。


【鬼門道】DVD 感恩價299元
熱購專線:02-2938-2005

如何購買

誠品網路書店/實體書店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追夢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8/50分鐘/Betacam,Color
●內容簡介:六○年代,高雄的「後勁溪」是夢想的聚寶盆,曾經在十大建設後,帶動台灣經濟起飛。繁華之後,夢想之河卻一度淪為污染嚴重的「黑龍江」。如今這工業區承載夢想依舊,只是追夢者,如今卻變成了陌生國度來的外籍勞工…。二○○五年,高雄發生了台灣最具指標性的外勞人權案─「高捷泰勞案」。夢想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追夢》藉由紀錄及自省,帶領觀眾重新凝視高雄工業區美麗的生命力。



鬼門道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8/71分鐘/Betacam,Color

●內容簡介:《鬼門道》是指演員上下舞台的通道。

-側記了屏風表演班經典定目劇《京戲啟示錄》,從排演到演出落幕之全紀錄。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影片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1996年/65分鐘/DVCam,color
●得獎紀錄:獲邀「女影拾月」影展
●內容簡介:一宗詭異的廣告,在暗夜裡流傳,人們不禁拿起電話,吐出內心最深處的私密。林女,演過小電影,做過酒店公關,她緩緩道出身體的冒險經歷,但卻在面對自己時落荒而逃。陳男,經常在小旅社看 A片解決性焦慮;但焦慮與幻想卻越來越龐大。在廣告牽引下,一場赤裸裸的肉身相搏爆發,但揭開身體之後,卻只剩荒涼無邊、難以再偽飾的空洞靈魂。

走找布袋戲的老藝師─第一代女頭手,江賜美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 /1997年/48分鐘/DVCam,color
●得獎紀錄:「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佳作、「金穗獎」、新加坡國際影展
●內容簡介:一個國寶級的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的布袋戲生涯:從自幼被迫學戲,到年輕時的風光成名,後來時代進步,媒體娛樂興盛,傳統布袋戲記憶卻就此沒落。從一個女性的生命,到台灣布袋戲的發展困境,台灣第一代女演師—江賜美,在此作了最切身的見證。


師影─紀念基隆名詩人周植夫先生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 /1997年/47分鐘/規格:DVCam,color
●得獎紀錄:地方文化紀錄片影帶獎
●內容簡介:紀念基隆名詩人周植夫先生的學問及人品,儘管大師已遠,其智慧及風範仍為後輩欽慕景仰。在那個年代裡,以閩南語為音韻主體的「漢學」,是距離主流最遙遠、最偏冷的學問,滿腹經綸的周老師,雖然寂寞已久,但從不怨懟。現在在孔廟傳承老師中原音韻之學的陳榮弓巨先生說:很多老學者不免恃才傲物,他從沒見過一個夫子,像周老師一樣豁達大度、厚道忒謙,這點深深震撼了他對儒者人品的認識。



藝術家和他的女兒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1997年/23分鐘/DVCam,color
●得獎紀錄:民視電視台特選播出、北市師院百年首度紀錄片影展
●內容簡介:雕塑家林良材,自幼聾啞,在孤獨的成長中藉藝術創作重建自己的自信與尊嚴;原以為克服了殘缺的生命障礙,不料卻發現,聾啞命運竟在大女兒身上重演……



斷曲—走尋布袋戲後場的老樂師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1998年 /60分鐘/DVCam,color
●得獎紀錄:入圍台北電影獎、地方文化紀錄片影帶獎、公共電視台播出

內容簡介:沒有後場,古典布袋戲劇便形同消失。台灣布袋戲在近代的變遷中,首先遭到淘汰的一批人,正是後場的老樂師。本片紀錄的就是這批已失去風光舞台,但仍存有一手風光功夫的老樂師們。從他們曾經落寞的生命經歷,看見令他們心痛的布袋戲後場興衰史;但從他們依然投入的演出神態中,我們也感受到布袋戲仍對他們的生命散 發著蠱惑的魅力。


漂泊的港灣─基隆港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1998年/60分鐘/DVCam,color
●得獎紀錄:地方文化紀錄片影帶獎、金穗獎、公共電視台播出
●內容簡介:透過港民的記憶,試圖喚起一個與他們自己生命史互相緊扣的基隆港。百年的基隆港曾經繁華,各地好漢懷抱著黃金夢飄泊而來;而今,夢褪金盡,沒人肯再去費力認同這片蒼老喘息的港鄉。從小在基隆長大的作者,希望透過捕捉港民對基隆港又愛又恨的矛盾情感,能讓大家重新思索百年港灣的新方向。



遺失在海峽中─烏坵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1998年/48分鐘/DVCam,color
●得獎紀錄:公共電視台播出

●內容簡介:
烏坵,默默戍守前線四十年;但因為封閉,幾乎被台灣所遺忘。1998年初,烏坵被原委會宣佈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優先預定地,終於激起烏坵人發出從未被聽見的聲音。本片記錄了烏坵居民,面對核廢將至的恐慌、疑慮以及對鄉土的反省,尤其對台灣當局長期來,一逕要烏坵犧牲權益、鎮守前線,臨了,卻把烏坵當高污染垃圾場般拋棄的心態充滿不滿與無奈。



輻射將至─烏坵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0年/22分鐘/35mm,color
●內容簡介:流離島影之烏坵
率先被污染的,不是大地,而是人心。
1998年初,烏坵被宣佈為「核廢料最終儲置場」優先預定地。核廢將至,烏坵居民惶恐地抗爭,卻沒有人聽得懂他們口中的浦田話。島上最老的阿嬤說,都說沒危險、沒污染,那為什麼找烏坵放核廢料?為什麼不放黃金呢?
但,這是一個封鎖的島嶼。因為身為「軍事要塞」,一般人無法前往,也難以監督。老兵朱伯伯說,國家那麼大,要殺一個人也行呀,我們島上不到二、三十戶人,能怎樣?

與此同時,台電熱烈張揚著:探勘費一億五千萬、回饋金三十億元云云,搞得人心茫茫。究竟要永保烏坵?還是要索取巨額賠償?腳下的土地與眼前的金錢,變成秤上搖擺的兩邊,搖擺著島民茫然的人心。
輻射將至的陰影,靜靜地侵襲著島嶼,也侵襲著人性。



人頭祭的故事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0年/54分鐘/DVCam,color
●得獎紀錄:金穗獎優等錄影帶
●內容簡介:
導演應阿里山達邦村邀請,上山拍攝鄒族最重要的祭典─獵人頭祭 (Mayasvi)。舉凡獵人頭祭的意義、用人頭祭神的由來、祭典的儀式,及今年祭典自籌備、開始祭祀、到因故延長兩個月的破例過程,全都拍攝下來。內容除了涵括鄒族人的生活方式、傳統文化之外,達邦長老述說的傳奇更是彌足珍貴,就連年輕族人均未曾聽過。另外也揭發呈現了吳鳳成仁取義的背後故事,一探原住民版本的「吳鳳」。本片以兩位長老憂心忡忡的討論族人過世之徵兆開始,緩緩帶出「獵人頭祭」這個傳統的意義。在繽紛炫麗的服飾之後,在嘹亮高亢的歌聲之中,鄒族達邦對文化流失的無奈、對神和祖先的敬仰與追思、對生命的尊重和堅持,也盡現本片中...


鄒族戰祭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0年/56分鐘/DVCam,color
●得獎紀錄:金穗獎

內容簡介:Tsou (鄒)的意思,就是「人」,Tsou Atoana 意指,我們這群人……所謂“Tsou Atoana我們這群人”,與別人有什麼不同?這部紀錄片,即將說的,就是Tsou Atoana特有的故事,這群極少數民族,有其特有的歌聲、特有的動作、特有的思索、特有的心靈......,他們有其特有的自己。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私角落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1年/66分鐘/DVCam,color
●紀錄: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

●簡介:「同志」是我們真正愉快的生命形態,因為貼近我們的內在本質,雖然有人假結婚,有人出了門便判若兩人﹔雖然不時與環境拉扯、對抗扭曲﹔但請不要擅自界定我們的幸福,找回真正的自己。
「出了這個門,就是另一個人。但並不是說,在這個門內,我們就安全了。」
98
1028日,一家診所悄悄變成夜間gay barCorner's」。2007年117日,遭水源派出所大舉臨檢,以「營業事項不符」為由,不准任何人離開。2007年1129日,該處重新開張,但一連數日,警察密集臨檢,老闆不解,派出所所長說:「這裡是高級住宅區,...但你們是同性戀、雙性戀、牛郎出入...」網上開始討論著:Corner's又被臨檢 了,…你敢去嗎?」。12月,經過月餘折騰,"Corner's"終得安身。


 
極端寶島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2年/56分鐘/DVCam,color
●紀錄: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金穗獎

●簡介:從四個極端,來看人在環境下的不同生命型態。影片中,人物各自表述,在哪種環境中,生命可能展現出哪些特性。
繁榮的基隆港口讓人圓融,惡劣的台西海口令人強悍,強勁的屏東落山風使人堅強,美麗的清水斷崖讓人豁達。基隆的海蟑螂代表成人的世故,台西小混混表現出少年的迷網,清水斷崖的原住民少年在貧困中夢想遠走高飛,恆春的漁村女人散發著女性的艱毅。

雖然生命可能在絕境中被卡死,我們卻相信:在絕地極限上,也有逃生出口,一線生機。於是擁抱極限,於是茍活於絕地。「極端寶島」發掘人性的歷程,一個關於土地與生命出口的最高奧秘。人們走過極地,經歷過四個人性階段之後,自「終點」重回「原點」,是一個圓,一個輪迴。


  
擺渡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4年/56分鐘/DVCamcolor
●紀錄:入圍法國馬賽影展—國際競賽獎
簡介:河的此岸是此生,河的彼岸是來世;此生修的是來世,但擺渡的舟子啊,你的船怎麼漏水了?」印度恆河民謠
全片藉由苦行僧、朝聖者與吉普賽人,傳達一種「生命之旅」的流浪氣圍:莊嚴而浪漫、貧苦但歡樂、流動卻平靜、超脫生死又擁抱生命。我們看著影片,體會片中人奇異的生命經驗,融入他們獨特的生活故事,喚醒我們汲汲於世俗之後、遺忘已久的內在價值。有時,我們太熟悉這片土地的思維方式了;或許,一些來自遠方的傳說,將帶給我們一些不同的啟發。


  
艷光四射歌舞團

劇情片/導演:周美玲/2004年/71分鐘,彩色 Color
紀錄:200441屆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簡介:白天,阿威是個在葬儀社中為亡魂超渡的道士,但到了夜晚,他則化名薔葳,成了「豔光四射歌舞團」中最亮眼的扮裝皇后。
一次,薔葳應喪家家屬的請託,前去海邊為不幸溺水的漁村兒子招魂。不料這名溺水身亡的年輕人竟是薔葳的愛人阿陽;痛失愛人的薔葳,在這場海邊招魂儀式中,以道士之姿,卻哭泣的比家屬更淒涼,引人狐疑;葬儀社樂師不禁戲謔之:「怎麼道士變成了孝女白琴啦」。
掩在樹旁的電子花車,此時開始豔光四射、大放光芒;扮裝姊妹們個個胭脂粉黛、摩拳擦掌,皆已準備就緒。
……豔光四射歌舞團,就要帶您進入永恆的天堂--」一場超渡阿陽的歌舞表演就要開始


  
黑暗視界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5年/49分鐘,彩色 Color
紀錄:2005南方影展「最佳紀錄片」獎、2006入選INPUT優質紀錄片

簡介:「看,究竟是什麼感覺?」,盲者的世界,理應被視為多元社會的一部份,對盲者,我們應該抱持何種態度?怎麼做對他們才是尊重的、有幫助的?在明眼人強勢的價值觀下,本片透過與視障小朋友的相處,真摯而另類的想法,讓這群弱勢者幫明眼人的社會開啟了另一扇窗,使我們學習另一種「看」世界的方法。



921 傳說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吳靜怡/2005年/46分鐘,彩色 Color
●簡介:九二一地震已過去五年了;在當初地震帶上的一群小朋友,漸漸長大了。他們或倖存於地震、或因地震而誕生,神奇的命運就像一宗傳奇。他們或許還滔滔述說著921的經歷,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復記憶。在這些孩子的心靈中,921地震已衍化成一則似遠又近的「傳說」,如同他們的身世與命運一樣,曖昧神秘。然而,孩子們對自身的這一切遭遇,卻自有一套詮釋。而他們竟才七歲半,小學二年級。



大台中紀事-山巡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2006年/10分鐘,彩色 Color
紀錄: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簡介:本片紀錄中台灣規模最大的原始山林──大雪山森林中巡山員的生活,他們日夜守山,久久下山回家一次,對山林的感情,超越了對人間的留戀。時間的流逝、天災人禍的瞬息萬變,在巡山行腳中,造就出最貼近大自然的亙古思維。


 
刺青

劇情片/導演:周美玲/2007年/97分鐘,彩色 Color
紀錄:
入選「57屆柏林國際影展」Panorama電影大觀單元、獲同志電影「泰迪熊獎」
簡介:那個逆光的夏日午後,從遠處走進的帥氣身影,坐在腳踏車後座環抱著他細柔的腰,隱隱撲鼻的香氣,以及手臂上那朵叫人睜不開眼的金色花蕊……。 
這屬於小綠初戀青澀的美好回憶,似乎已經遙不可及,身為 「視訊情人」的她,每晚在電腦前搔首弄姿又清純可人的挑逗模樣,召喚著誰來購買她的「獨佔」點數,才是填滿她愛情想像的現實。直到那天,同樣灑落著陽光的 下午,她偶然闖入竹子的刺青店,牆上的金色花蕊強烈喚醒曾經愛情的悸動,她開始在每晚上線的空虛心靈中,猜想哪一個才是她的匿名愛人……。 
英挺帥勁的女孩竹子,總在過往愛情的熾熱中狠狠被灼傷。那 是錯愛的懲罰嗎?她永遠忘不了撼動天地的那晚,在初戀情人的溫柔懷抱裡,竹子失去了最真摯的親情。那不是她們的錯,然而在愛情與親情的抉擇中,竹子選擇了 壓抑自己的情感,不僅在左臂上刺下代表「悲傷回憶」的「曼珠沙華」,自己也成為刺青師傅,為每個前來尋求力量或封印愛情的靈魂,刺下屬於他們的秘密回憶。
直到那天,一個名叫小綠的女孩,無意闖入她的生活,那份似曾相識的濃烈,挑逗著她封閉已久的心房,然而她真能擺脫愛情詛咒般的陰霾,勇敢接受愛嗎?



漂浪青春

劇情片/導演:周美玲/2008年/97分鐘,彩色 Color
紀錄:
入選「58屆柏林國際影展」Panorama電影大觀單元
簡介:這是一齣三段式的電影,既各自獨立,卻又關關貫連。三段故事、五個女/男同志,藉著彼此關係的流轉,演出一條漂浪的「生命之流」。



麥子不死

劇情短片/導演:周美玲/2008年/12分鐘,彩色 Color
簡介:推動電影往前進的,不就是一場場金錢遊戲嗎?
阿龐依老闆之令,將一名導演綁進了狗籠。
阿龐跟導演談判:只要導演聽老闆的,他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
大家賺錢有何不好?導演於是開始猶豫了……
黑道之手再度伸入電影圈?這表示,台灣電影要起飛了!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秋天,如海的「彩虹旗」,首次大舉出現在台灣街頭;近千人的遊行隊伍,或扮裝、或粉墨、或彩繪,另類的盛裝歡騰,沸沸揚揚。

這是台灣第一次,也是華人世界中第一次的同志街頭遊行。

五顏六彩的彩虹旗飄揚,把同志遊行襯托得更顯歡樂,如嘉年華般;但這彩虹旗,並不僅僅傳達了繽紛與快樂,更傳達一個單純、有力的訊息:「我,同性戀,就在這裡」;「請正視我們的真實存在」;「人性本來就該包含如此多元、豐富、繽紛、歡樂、自在地存在,為什麼不?」

「彩虹旗」維繫了這樣的存在認同,並很快蔓延各地,被全世界同志所廣泛引用,而成了最普遍、最被公認的同志驕傲標誌。

這經典的「彩虹旗」的誕生,始自一九七八年的舊金山同志大遊行,當時為了為同志運動製作一個辨識標誌,設計者GilbertBaker設計了一個八色的彩虹旗:粉紅代表「性」,紅代表「生命」,橙代表「復原」,黃代表「太陽」,綠代表「自然」,祖母綠代表「藝術」,靛代表「和諧」,紫代表「靈魂」。

綜合起來,則是同志文化的多元與繽紛。

隔年,同志遊行要再大量生產這面彩虹旗時,卻發現粉紅與祖母綠很難在當時的商業色譜上取到,為了節省成本,於是祖母綠與粉紅兩色被刪除了,而成了現行的「六色彩虹旗」。

法國已逝的大導演奇斯勞斯基曾以法國三色國旗拍出《藍》、《白》、《紅》三部曲電影;在彩虹旗飄揚在台灣街頭的同時,我們也曾想像過,是否有一天,我們也能以同志文化裡的「六色彩虹旗」為基,依色拍出六個屬於台灣同志故事的電影?

前年,我們幾個拍片的導演曾集思廣益,企圖推動「彩虹同志影片系列」,也很快抽籤分配了顏色,以便各自構思劇本;當時我抽中了黃色籤,不久便發展出了《豔光四射歌舞團》這個故事劇本,但整體的彩虹影片計劃,當時並不被商業影視圈青睞,最後我們只好各別奮戰,能完成一部是一部;直到今年我們才率先完成彩虹電影系列之「黃」——《豔光四射歌舞團》,並將在九月底推上戲院。

在發想之初,為了讓影片能兼具台灣特色與同志文化,我思索台灣文化中的黃色象徵,企圖將民俗傳統與同志世界連結起來;於是發展出主角是「穿著黃袍的道士」的職業背景——白天,他是個身披黃袍的道士;到了晚上,他搖身一變,卻成了一個美艷的扮裝皇后。

當他披上黃袍成為一個道士時,他是一個「跨越生死」的引魂者的角色;但在夜裡,他戴上假髮、蹬上高跟鞋,卻是一個「跨越性別」的美艷扮裝皇后。

在跨越生死、跨越性別、跨越陰陽、跨越一切無意義的人為區隔之後,那是永恆歸一之境地。

所以扮裝團長張開雙臂說,「來來來,『豔光四射歌舞團』就要帶您進入永恆的天堂!!」自由歡樂的跨界氣氛,一如彩虹旗的繽紛燦爛。

這種多采多姿的同志色彩元素,在《豔光四射歌舞團》裡,特別被強調與發揮,在「扮裝皇后」這一題材上,更用這樣的繽紛色彩來襯托「跨界扮裝」的自由,象徵一個「無性別障礙」之美好國度。

但這樣的繽紛美好,放到整個社會大環境裡,卻是寂寞的;所以電影中最夢幻、最華麗的歌舞場景,都發生在寂寞的河面上,暗喻現實裡的理想是搖搖欲墜的、不安的。

整個影片也刻意製造一種流動感,藉著花車的流浪狀態,暗示扮裝皇后或同志們,在傳統現實中不容易找到歸屬感的生命處境。

雖然不安、飄盪,整部影片還是散佈歡樂而奔放的氣氛,並經營豔麗而繽紛的顏色,畢竟生命雖有不如意,但終究是美好的。

此外,更巧妙結合「扮裝皇后」歌舞,與葬儀中的「牽亡陣」歌舞互相呼應——最民俗的繽紛色彩、有最色彩繽紛的同志世界;而最傳統的行業裡,也有最背離傳統的愛情;只是這兩者,竟在愛人的身亡中交會了……。

透過同志元素與民俗元素「既衝突又融合」的對比與呼應,我們展演了一部詠舞於生死交界的愛情影片,奇異而溫馨、荒誕卻真摯kk這是台灣同志的文化特性,也是第一部發生在台灣的彩虹電影。


2004/08/04 台灣日報 周美玲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青少年女孩,看到鏡子裡自己日益隆起的胸部,不禁一陣燥熱、別過臉去,但潮紅的臉色,仍從雙頰一路紅到耳朵和頸後;她背對鏡子,迅速把身體包裹起來,她從沒想過,有一天,女性的性別特徵,會從自己的身上長出來。

「為什麼這個身體是我呢?」她想,身體,真是一個尷尬的存在……;究竟,身體是屬於內在,或是外在的一部份?為什麼「身體」能夠決定人們的自我認同,但又不能代表真正的自我?少年無法理解,只對這樣的存在處境感到煩躁無比。

幾天之後,少年女子走進藥房,買了一捲醫藥用的紗布回家。關在浴室裡,她把自己胸部一圈圈地纏縛起來,直到隆起的胸部被壓平。穿上襯衫之後,胸前少了兩顆立體的形狀,她覺得自在多了,雖然有點微微呼吸不順,但看到鏡中的自己英挺帥氣的模樣,她還是覺得很得意;「這才像我自己嘛。」她跨上腳踏車,吆喝著一群哥兒們出門去。

秋風自在地吹拂,她想,「為什麼胸部的線條,要決定我的人生呢?」那一刻,她下了一個結論,「身體是外在的,不能決定我的生命。」她呼嘯了一聲,超越同伴們揚長騎去。

同一時間河堤的另一岸,一個清秀的男孩兒躺在草皮上,他也正想著同樣的事,「性別,只能由下半身決定嗎?因為我的下半身長著那話兒,所以我就必須表演成男子氣概的模樣嗎?那根本不是我,我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弄得雄壯威武呢?」

偶爾,他會偷偷登上姊姊的高跟鞋,把自己打扮起來,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他會忍不住喃喃自語:「啊,我好美;」姊姊用的化妝保養品,他一樣能如數家珍,但家人喝阻他,同學也嘲笑他「娘娘腔」,曾有一度,學長看他不順眼,還威脅著要圍毆他;「為什麼我不能發展『美』的天賦呢?我的身體不能我決定嗎?」

身體,果真是一個介於內在與外在的存在,在「私領域」與「公領域」之間,它的歸屬曖昧、定位難以規界。但當自我認定與社會標準產生衝突時,往往在我們體內,便會演出一段自我懷疑、甚至自我爆裂的戲碼。

所以有些朋友,到夜晚便變身成另一種性別角色,讓另一股真實靈魂出來透透氣。有些朋友則動刀改造自己的身體,以心目中的靈魂真實,來重新打造自己的身體。

不甘屈服於社會的成規、不願由身體外殼決定自己的命運,使得人類發展出多彩繽紛的「跨性別文化」,並成就出更多更瑰麗的藝術形式。而對僵化的社會秩序的反撲,也常常透過對身體刻板印象的顛覆,達到反省玩味的效果。

今年十一月初,「2004台灣同志大遊行」即將在政府不敢補助、不願支持的情況之下,由各界同志團體們自發性地展開;在這場嘉年華式的同志遊行中,我們將會看到許多酷兒快樂地顛覆社會規約的身體裝扮,透過身體另類符碼的展演,社會將看到一大群跨性別靈魂的存在;而這些跨性別靈魂,不能接受社會刻板的身體性別印象,以及僵化的身體性別角色扮演。這樣的遊行,將解放出人性更多自由的空間,而這種自由,是有助於人性健康發展,且對他人無害的。

希望有一天,身體做為一個社會秩序的符碼,是有助於人文蓬勃發展,而不再是桎梏人心的枷鎖。


2004/10/13 台灣日報 周美玲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性二元的社會迷思,已不適我身上細胞繁殖的反應;男孩將穿上裙子、女孩將打上領帶;「跨性別」如我,風格獨我。我有權利,做美麗的自己。

這是「看見美麗跨性別」系列展演活動中,頻頻出現的話語。透過一系列跨性別的攝影作品、座談會、甚至熱鬧的扮裝派對等活動,「跨性別」的微弱聲音,悄悄地在社會角落說出自己的存在。

扮裝皇后如此曾如此說:「人一生下來都是赤裸裸,之後一生都在扮裝。」電影《豔光四射歌舞團》中的一幕,扮裝皇后一群人在換裝;一開始他們還是斯文清俊的男孩形象,他們邊脫下男裝邊高歌:「難得一生有假奶,為何偏偏有兩個……」華美禮服迅速穿上。鏡中美人閃閃動人,扮裝皇后攬鏡自語:「性別,只是我的化妝品罷了……;」一旁塑膠模特兒赤裸著身軀,相對無言。裝扮的弔詭、身體的遊戲,張力成一則深邃的寓言。扮裝皇后對照著塑膠軀殼的模特兒,令人不禁如是想:如果扮裝皇后卸下所有裝扮,像模特兒一樣光溜呢?還能呈現「跨性別」之美嗎?倘若沒有任何衣裝,會不會讓人只認生理外觀,性別角色反而更被簡約看待?……扮裝皇后凝視著模特兒的塑膠軀殼,吶吶地想:「殊不知,身體也只是一件外衣啊……」,在「看見美麗跨性別」活動裡的其中一場「台灣民俗文化中的同志情誼與性別越界」座談會中,許佑生說,「性別是流動的」,性別或許不該只看下半身決定,特別是在心靈的自我認同中,性別經常是曖昧流動的,我們只能透過衣裝文化,超越身體的侷限,綻放心靈多元繁複的性別表現。皇后們用身體與扮裝挑戰了「刻板的性別扮演」這一點,也從中開顯了另一個繁花勝境。「在性別跨界之境,那渾沌並非灰色、而是充滿色彩的;關於人性的繁複與奧秘,於焉才開始慢慢展開。」

這樣繽紛的超越性別跨界之境,從永恆的天堂落入了現實的人間——今年中秋夜,一場「月光扮裝PARTY」熱騰騰地又靜悄悄地在月夜中展開了;百餘位扮裝的朋友,全都是穿西裝、打領帶的女生,還有穿裙子、套網襪的男生……,月光下的群魔亂舞,洋溢著溫暖歡樂的氣氛;在這跨越性別之境,男性與女性的真心擁抱更加跨越楚河漢界,而更顯溫馨。

只是,這樣溫暖的繽紛扮裝夜,只存在在這如夢似幻的一晚月夜中;至今,即使是男同志圈內,也仍有許多人對扮裝族群抱持歧視之心;就像當初剛宣佈要開始籌拍《豔光四射歌舞團》這部扮裝皇后電影時,許多同志朋友們就曾紛紛表示憂心、甚至質疑:「扮裝皇后又不是我們同志的主流,為什麼妳要拍扮裝皇后呢?」這些反對的聲浪一度讓我更心疼跨性別扮裝的處境,但轉念一想,我們更應拍出扮裝皇后燦爛的笑顏、溫暖的心腸、可愛的性格,讓大家真心了解不同的靈魂,可以真正的交心交朋友,才能真正取得彼此間的和解。在中秋的團圓夜之後,隨月色消失,跨性別的美麗也暫時消失在夜色之中,如果這社會對性別多元文化能有更多的欣賞和包容,相信這樣的繽紛之夜,可以成為美好夜色的常態。


2004/10/02 台灣日報 周美玲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請導演談談當初接拍高雄電影節「城市紀事」單元的始末?

周美玲(以下簡稱周導):剛開始知道這個徵選案時,並沒有想過要來參加,是前任高雄市電影圖書館館長劉顯惠(現任高雄市新聞處主任秘書),他們主動打了很多電話給很多導演們,希望邀請我們來高雄拍片,希望吸引大家來做駐村藝術家的感覺;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看見他們這麼用心,我就是被他們這樣的熱情所感動。

老實說,就做案子的角度來看,這是投資報酬率非常低的案子,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切入點來拍,當然最主要就是想用行動去支持高雄市政府做這樣的推動。

問:這部紀錄片當初是怎麼發想的?為何想要拍攝外籍移工的題材?

周導:確定接拍後,我就想說要找怎樣的題目,以高雄為出發來介紹台灣。我覺得高雄需要呈現出一種格局,而這種格局是什麼?這個題目應該要像高雄港一樣,要有寬闊的心胸,廣納百川的胸襟。

外籍配偶跟外勞問題很多人都已經拍過了。其實主要是想談怎樣跟與我們不同環境背景的人相處,同時也想藉由這樣的題目,來討論人性。

問:從前製、拍攝到交片,大概花了多久時間?怎麼樣找到這些被攝者?

周導:確定題目後,我很清楚我要找怎麼樣的拍攝對象,外勞有很多單位可以接洽,片中所有出現的外勞、支援團體、雇主、宿舍及仲介單位等等,我都接洽過,田野調查是紀錄片的基本功,更難的田野調查我都做過,所以這次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難!從提案、前製、拍攝到交片,大概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完成。

問:過程中有碰到什麼困難嗎?

周導: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的不同。我們知道拍紀錄片就是要跟人家交朋友,深入了解對方的想法,雖然我的副導英文很好,可以代我與他們溝通,但是有時他們菲律賓式的英文腔調較重,不是這麼好了解,我無法親自做採訪,是我覺得問題比較大的。不過最後我們克服了,我就事先將我想要知道的東西整理出來,再請我的副導跟他們溝通,然後我都會在旁邊,隨時加入我的想法。

問:請問導演對於高雄市政府這樣的補助政策有甚麼想法或是建議?

周導:對於高雄市要做這件事情的用意跟動機,我是很支持的。而且我也覺得他們有魄力,使得其他縣市掀起一股跟進的風潮。

但是我覺得需要去思考的是將來呢?高雄市政府的野心跟企圖想要經營到哪裡?是單純協助及資助導演來高雄拍片進而行銷城市、活絡觀光,做一個對電影友善的示意,還是想要將高雄市規劃成電影重鎮,這又是不同的規模跟視野,就端看主事者的想法。

主事者除了要對影視產業了解,有熱誠,更需要有sense,有魄力。也許目前這樣的補助政策是奏效的,但不保證未來十年、二十年可以繼續照表操課。我認為主事者應要不斷關心跟研究社會的趨勢,跟隨社會脈動提出適宜且有創意的政策進而剌激高雄的電影產業,這才是重點!


原文刊載於:高雄電影節日報「高雄城市紀事」 採訪、撰稿/胡亭羽
http://www.kff.tw/download/1022.pdf


放映時間:10/25(六) 1500、10/29(三) 1330、11/02(日) 1930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拍攝「小琉球」這島嶼時,我們壓根沒踏在島嶼陸地上,而是始終在海面上浮浮沈沈,因為我們身在小琉球外海的漁船上。這是一艘大陸漁工的船屋,俗稱「海上旅館」。 

小琉球古名「琉球」,意即「漂流之球」,正像我們身處的這艘海上旅館,如漂流的浮球一般。《流離島影》中負責拍攝「小琉球」的李志薔導演,抓準這個意象,在筆記裡寫道:「船浮著,泊在海中載沈載浮,錨定著,卻不是真正的根,大陸漁工內心渴望的是『真正的陸地』……人,到底能不能在這裡生根?這是我思索離島命運的起點。」 

「海上旅館」是台灣一九八0年後期才出現的特殊現象。由於台灣漁業人口嚴重流失,許多小琉球漁民如同台灣大多漁港一樣,於一九八○年後期開始引進大陸漁工;由於兩岸不能直航、大陸漁工不能直接登陸,漁工們只好終年住在海上;「海上旅館」的現象於是應運而生。其名雖為「旅館」,其實這不過是一艘失去工作能力的破漁船罷了。 

在船東的同意下,我們登上了海上旅館。船上海風強勁,無處可躲;船頂萬旗飛揚,是漁工們的衣褲飄晾;烏壓壓數十名漁工或蹲或臥,只能擠簇在狹小的甲板上或充滿油漬味的船艙裡;真的無處容身或煩躁不堪時,便有人跳下海去,在水裡游游泳再爬上船來。 

在逐漸適應了海浪搖擺而不再暉船之後,拍攝小組很快就與船上漁工熟稔了起來。這天新來了幾名初來乍到的漁工,他們甚至還穿著西裝、皮鞋,一副要去都市裡上班的光景,他們站在破舊的「海上旅館」上,顯得非常格格不入。他們分享著「中南海」的菸,保持著委屈的微笑,同時遙望著兩公里外的小琉球島。 

「這就是台灣嗎?船公司告訴我們要來台灣……」 

我們解釋:眼前的陸地只是小琉球島——台灣南端的一個小離島。但新漁工仍怏怏地說:「台灣應該會有很多高樓大廈的不是嗎,怎麼看起來這麼荒涼……」 

2. 

「海上旅館」僅靠著一只錨固定在海裡,海浪無時無刻不搖來晃去,新來漁工很快就嘔吐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懷抱著的黃金夢是否也跟著也嘔吐了出來,不過,環境的苦悶與現實,的確是一步步逼近了。 

他是中國內地人,第一次看見海,他不知道原來大海這麼大,也不知道簽了一年的工作約後,他哪裡也去不了,除了被派到另一艘工作船上打漁以外,終年以盡,他們都不能離開這船屋,只能待在公海上。除非是颱風來臨,他們才會有機會踩到久違的陸地,即使那也只不過是被臨時安置到漁港裡一個簡陋的活動中心,但對他們來說,那就可能已是長年的海上生活裡最令人期待的幸運了。 

船艙底木板牆上,有一幅塗鴉;畫裡是一名赤膊男子,正流著淚;其旁寫著:「海上妓女」,周圍還有一些打油詩,娓娓傾訴著思鄉之苦。 

一個已討海了七年的資深漁工,如猿猴般輕快地鑽出了船艙,熟稔地在船弦間跳來盪去,他已經很習慣海上的生活了,但日子依然非常寂寞,他只能靠著妻兒的照片一解鄉愁,他說:「這是年初出門時,兒子滿周歲的照片;但這趟回去,不知兒子已長多大,恐怕會不認得了吧。」 

一個月二千五至三千元台幣的工資,支撐著他們將這一切萬般忍耐了下來,他們說:「反正掙了錢也沒地方花,就等一年到了,就能帶個幾萬塊錢榮歸故里。」 

儘管環境刻苦,他們託我們幫忙寄出的家書中,幾乎全都千篇一律地寫著:「我很好……勿掛念……」 

隔天天亮,又來了一艘漁船要出海,他們都是先開到「海上旅館」這兒來接人走。被派到的漁工往往不知道自己這一趟出去,是遠洋或近海?是一天來回?或一個月、半年?反正,命運如浮球,只能隨波逐流。但同時,這浮球般的海上旅館,卻又承載了無盡的希望,因為它的飄搖無根,漁工們才能把真正的幸福累積起來,帶回家鄉。 


原文刊載於:2005-03-31 台灣日報 周美玲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雕塑家林良材的故事

    第一次去拜訪重度聽障的雕塑家林良材之前,我們自以為體貼地發了一封傳真說:「打擾您的期間,希望您居家工作一切如常,例如對話,便以您習慣的﹃筆談﹄、﹃畫談﹄、甚或﹃比手畫腳﹄進行,讓我們學習進入您的生活習慣之中,切勿遷就或厚待我們」。

    後來我才深刻地體會到--其實,這種善意也不過是個「好聽話」罷了;見到林良材及他的家人為了超越聽障侷限所做的努力,我才驚覺:其實所有身心障礙者的處境都一樣,他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因自身的殘缺,而比常人更加倍努力去適應及學習社會的行為模式與生存規則;事實上,總是弱勢的他們在遷就社會,而非社會遷就他們。

    自覺到這一點,令我不禁赧顏,攝影機頓時覺得沈甸甸。

    殘缺的另類昇華

    林良材和他五歲的大女兒,都是重度聽障;因為聽不到,林良材自幼就不會講話;在孤寂而疏離的成長過程中,林良材被迫一再面對自己的聾啞缺陷,歷經無數次痛苦的自我凝視後,林良材終於發現了「殘缺」的另類可能,進而在雕塑創作上,屢屢藉著朽敗的鐵材、殘破的人體、扭曲的表情,表達出殘缺所激發不可能的生命力!

    雖然林良材終於透過藝術創作,勇敢的將人世的殘缺昇華至此,但當同一命運複製他大女兒安安的身上時,他第一次脆弱地為「聽不到、說不出」的痛苦,感到最深刻的哀傷。

    女兒的口語老師

    安安經常踹大氣,不像一個五歲孩子應有的反應;有一次,我們拍到她和妹妹同看電視的情景,妹妹聽到卡通音樂,即快樂得站起來隨之載歌載舞,安安看了,也感覺到那股歡樂氣氛,不禁頻頻指著電視,試圖發出聲音;然而努力半天,她發不出一個有意義的字語,只能很吃力的、一口氣接一口氣地喘,最後,她按捺不住,終於「啊」的狂叫出來,大人很快跑來制止她。

    林良材只簡單地寫說:「不會講話,在社會上生活很困難」便憂鬱地沈默了。小時候,他沒有機會學習﹁口語﹂,但現在女兒還來得及;可令人等不及的是,國內為學前聽障者建立的口語教育資源少之又少;於是,妻子張潔便成了女兒學習「口語」最重要的私淑老師。

    聽不到聲音卻要學講話,其實是非常艱困、無趣的事,尤其對一個小孩來說。為了不荒廢安安的學習,張潔貼了一張紙條隨時提醒自己:「如果我一天不教安安,我就是在耽誤她!」她強迫安安長期配戴助聽器,教她盡量避免比手劃腳,更一字一字地教她發音,只希望有一天,安安也能用「語言」做表達。

    來自法國的恩人

    一個五歲的孩子,為了與社會溝通,必須忍受表達困難的焦慮,吃力地學習我們的發音;然而,我們這些「正常人」,又何曾為了與聽障者溝通,而主動去學習他們的溝通方式,例如手語之類呢﹖

    在林良材的生命裡,這樣的人曾經出現一個,他不是他的親友,而是一個素昧平生的外國人畢安生。三十幾歲時,林良材已從國立藝專畢業,並從事專業畫作;生活雖能獨立,但他還強烈的想要提昇自己的藝術層次及視野。他告訴父母,說他想到歐洲留學進修。家人不禁認為他腦筋是不是有問題:一個又聾又啞的人怎麼可能到國外留學呢﹖

    就在此時,他碰到畢安生,一個剛到台灣的法國人。認識不久,林良材就鼓起勇氣請求畢安生教他法文,畢安生居然也爽快地答應了。為了順利教會林良材法文,畢安生開始學習手語。用功的林良材也不辜負畢的熱心,他不僅以極快速度學會法文,申請到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留學,最後,還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現在,兩人見面,仍常用手語交談,很能溝通。畢安生現在任教於台大外文系,這輩子他只碰上林良材這麼一個聾啞學生,可是他仍不惜為此而學習一個新語言--手語,難怪林良材感動的說:畢安生是改變他宿命的重要恩人!

    尊重不同之處

    拍完林良材的紀錄片,我們深深自省,與其冠冕堂皇地鼓勵身心障礙勵志、要他們跟上我們的社會標準,不如先讓我們反躬自省,尊重他們的不同之處,並學著以他們的方式與之相處;否則,他們的弱勢將永遠是弱勢,我們又憑什麼自以為幫助了他們﹖


原文刊載於:生命力公益新聞網 周美玲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月二十六日晚,滿頭大汗地將五、六箱器材及行李搬上AP艦後,在藍灰色的煙霧空氣中,我們第一次向馬祖靠近。閉塞的船艙、搖擺的船體,很快就把疲憊的返鄉旅客們趕上了吊舖。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或臥或躺、或蹲伏或反側,毫無選擇地坦呈各種倦態,倒也是沈穩的等待。

在此之前,馬祖一直是只在抽象中存在,直到這麼多百姓共船,福州話不絕於耳,馬祖才逐漸真實了起來。在外界大多人的眼裡,馬祖只是個當兵的所在,一個甚至比金門更神秘而遙不可及的前線戰地;之所以如此,實是馬祖封閉太久、至今交通不便、對外資訊不足,總是令人不禁猶豫裹足。這種強烈的陌生感,阻礙了台灣對馬祖的接近與瞭解,也阻礙了兩者之間互動溝通。所以,許多金門人,包括我們螢火虫映像體,雖然與馬祖相識許久,甚至金、馬被並置四十年,然卻一直無緣相會。在這種情況下,除非馬祖各界主動積極地伸出友誼之手,引導外界進入馬祖,否則這塊桃花源,將始終隱蔽,有些可能的外來資源,也不容易抵馬。

想到此,我們不禁慶幸有馬祖友人居中安排,並有國代王慈官贊助,才得以將《單打雙不打》這部描寫金馬共同歷史經驗的十六釐米電影,帶到馬祖來。聽說馬祖當地對這部片子陸陸續續的報導,已經綿延數月,而對這片子本身,它做為一部「戰地電影」、「百姓電影」,也的確必須落實到馬祖這片土地、映演於馬祖同胞的眼前,才能算是完成,這也是此片所實踐的責任與自許。

但宏觀看待整個世局,令人遺憾的是,其他類似的文人化活動或研究服務,能有多少單位想到馬祖這塊土地?就在我們上船啟程之後,台大城鄉研究所在工作室裡留言,他們正打算到金門去做聚落與文化研究,希望我們幫忙引介適當的文化嚮導、以及當地的社區組織等等。對資源缺乏、經費有限的偏遠離島來說,能有學術團體前來從事本土研究、協助聚落規劃與發展,此乃求之不得的事。我們很快回電到台大,他們氣憤填膺的說:「對台灣來說,金門等於是這兩年才被重新『發現』,它的相關研究太少、實在太弱勢了‥‥」那麼,「馬祖呢?你們是否也『發現』馬祖?」當對方知道我們在馬祖講話時,顯然有些錯愕,老實說,還有太多學術研究團體壓根兒就沒想到過馬祖‥‥。連我們,從七、八年前就在金馬民主運動場合與馬祖結識相交,但也是拖到現在,才真正踏足這塊難兄難弟的土地上來。

我們終於踏上馬祖的時候,已是二十七日上午。接著十天裡,我們陸續轉戰北竿、南竿、東引與東、西莒。整個馬祖列島,強烈景觀、陡峭的地形、起伏的山勢,在在透露出這塊環境的艱險;還有詭譎多變的海洋,也延伸為生活日常的一部分,若再加上過去四十年時時備戰的緊張狀態,整體環境可說是相當不平穩,相形之下,倒也襯托出了島民特殊的沈穩與堅毅,恰恰呼應著島上傳統閩北建築中的穩固與厚實風格。

然而,也似乎傳統建築的樸實無華,馬祖人的日常生活也樸素的欠缺娛樂點綴;我們笑稱:正是因為缺乏娛樂競爭,所以《單》片每場放映會都意外地來了許多人。當然,實情倒也不像玩笑話這般單純。

記得第一天在北竿放映,連跑三場,晚上在塘岐的中正堂一場,加上阿兵哥總共占據了戲院三百多個座位,賣爆米花的說:「難得一見戲院如此熱鬧。」後來得知塘岐村共才六百人,更感到驚訝。像這樣的出席率,另外也發生在南竿的介壽廣場,加以看戲時的耐心與投入,總是令我等作者深深動容,不禁想著:如果能拍一部專講福州話的馬祖電影,也讓老一輩看得懂,該多好。

雖然《單》片在馬祖巡迴演出成績不錯,但我們知道,並不是電影拍得好,而是因為片中有我們金馬百姓共同的戰地生活經驗,而這種觀點、這種經驗,之所以對我們意義重大,是因為它從未曾被放到檯面上、或被主體化。就像中影所拍的《八二三砲戰》、《金門女兵》等金門電影,從未出現過半個金門人一樣;同樣地,我們又何嘗看過哪一齣戲劇、哪一部小說,是以馬祖人為主角?

所以從二月底起,我們就帶著《單打雙不打》巡迴台灣各地放映,目的就是希望藉著通俗的電影媒體,讓更多人感受到金馬真實的存在及其弱勢的處境。但較遺憾的是,這部號稱第一部「戰地百姓電影」裡,因為我們過去從未實際接觸過馬祖,而未及處理馬祖的故事,但我們誠摯地希望,至少有一天我們會有機會將我們的資源提供出來,轉移給馬祖所需的任何文化活動。

這次馬祖之行,多虧眾多協辦者熱心幫忙,在此,我們謝謝所有支持這部四處走唱的電影的馬祖朋友,希望下次碰面時,是換成協助一部馬祖電影到金門播放。


原文刊載於:2002-07-07 馬祖通訊周刊 專論 周美玲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要讓妳聽見 我因為思念妳 而自慰的聲音
......那是什麼樣的聲音?
哭聲。


有時候,一個陌生的語言
更容易表達自己
尤其不容易說出口的時候

 
第一次闖進這家男同志酒吧
是經期前夕的夜晚
我如昔躁慮得不想回家
那時 我剛搬到這處城市的邊緣
歸路上
瞥見一道彩虹光束
是同志密碼
疲憊的我沒有多想
就推開那道光
之後半年裏
Corner's成了這條寂寞的路上
最溫暖的光芒
這些gay友們
則是黑暗中最美麗的粉味......

老么常說:“出了這個門,我就是另一個人。”
但為什麼我,總是卡在門內及
外之間,在門縫中凝結?
意識......自己......
發現卡在夾縫之中
遂意識到自己
意識到自己所愛慕的,是另一個同性的靈魂與身體......

難道我們的性愛不美?
不,它不只美麗,而且幸福。
因為飽滿的愛情,幸福感甚至超越快感。
然而,歧視從何而來?只因為性是禁忌?


感動於身體交纏的繁複儀式
超昇於姿態靜止的單純昇華
我們在身體的愛情之中
呼喚高處的神秘幽靈
在一片無以名狀的混沌時空
如同獻祭
肉身與靈魂的渾然一體 高度給予
借著祭上肉身 呼喚天頂之靈魂
與妳交纏在一起
在那交纏之境
身體靜止 靈魂攀高
那愛情的姿態 瞬間闡述大地
那愛情的姿態 瞬間闡述大地


我突然想起印度史詩裏一句提問:“何物凡人皆不可避免?”
答案是
“幸福”
幸福
是如此難捨
如此難得......


自失去了對愛情的信仰,許多東西也跟著掉落。
於是生命墜落,生活墮落。
一個極度低調苟活的狀態。
墮落的開端,常常是為了舔舐傷口,為了拯救絕望。
借著墮落,才能做到:放棄。
放棄愛情,放棄自己。放棄所期待的,放棄所信仰的......統統放棄!
透過這樣肉欲的儀式,徹底的沉淪,終於不再相信愛情,不再依賴愛情。
以為自己從此無敵,不再痛苦。
以為......

生命,是一條苦難之河。
墮落,則是為了生命轉型之過渡。
過不去,人命就去了。
渡過去了呢?
也不過是另一個型態的開始。

如果這是個幸福的好夢,希望夢永遠不要醒來。
Corner's何嘗不也是一種夢?
只是夢,常常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存在。
它意味著:現實的衝突也時時潛在......

人家說,流浪的女人是沒有月經的。
我的確體會到這一點。
為什麼不回家?
為什麼甘願忍受流離失所?
無法在家鄉出櫃的壓力,迫使許多同志遠赴陌生之地。
離鄉背井的辛苦,是看得見的辛苦。
“失家”的辛苦,卻是同志真正的辛苦。
到一個陌生之地闖蕩不容易。
如這陌生的語言,對我一樣困難。
但有些話,不如此無法談。
有些生命裏的東西,不如此似乎無法過......

這是一艘漂流的破船,不顧船身危危欲裂,我們依然跳舞,歌唱。
白帆在黑暗中飄揚,人影在破帆上遊蕩。
遠遠的歌聲,把我們送向不可知的遠方。
有一天,卻在過亮的月光中醒來,發現自己獨自一個人,蹲在漂流的船舷上。
還有一個魅影:
跳海。 我們跳下汪洋的大海,
憋好久好久,仍不願回到現實的這世界來。
鹹鹹的眼淚,和在鹹鹹的海水裏。
直到終必須冒出水面,才帶著別人看不出來的眼淚,笑說:“海裏好痛快!”


幸好我能愛妳。無上的幸福。
跳動的神經,為妳顫動。
凝視妳,最後落在你掌心。
然後能在這片飄蕩的波濤上,安然地沉沉睡去。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獨立創作走向市場
--以《豔光四射歌舞團》為例

周美玲

2004年底,《豔光四射歌舞團》在41屆金馬獎上,囊括下「年度最佳台灣電影獎」、「最佳電影歌曲」、「最佳造型設計」三項獎時,的確連我都覺得意外。因為我還覺得自己只是個作夢的小孩,還在獨立創作的路上踽踽獨行著,怎麼可能和那麼…「主流的」金馬獎舞台有關?(奇怪,參加國際影展反而不覺得主流。)

不管感覺如何憂喜參半,這終究標誌著一個路徑:我們從獨立創作,逐漸向台灣的社會市場投石問路,這是台灣大多電影創作者都要歷經的路,而《豔光四射歌舞團》的推上戲院、金馬獎獲獎,終究標誌這樣的一個轉折、邁向大眾市場的一個起步。

記得《豔光四射歌舞團》宣佈拿到一百萬短片輔導金時,我剛從「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中,以「極端寶島」和「私角落」兩部創作紀錄片,雙雙拿下「國際競賽類的評審團大獎」和「台灣獎評審團獎」;於是前景暫被看好,而有機會與十月廣告公司商談下一部電影的合作。

當然,當時的首選就是改編已拿到一百萬輔導金的《豔光四射歌舞團》,我們雙方認真評估:「國片到底還有沒有機會佔有市場?」在這討論的過程中,監製符昌榮先生給我很多協助;但從許多資料數據上,我也逐漸看清:其實國片商機幾乎連苟延殘喘的空間都快沒有了--

例如:以2002年台北市首輪戲院為例,全年電影票房總額仍高達18億7700萬,與過去相仿;換言之,看電影的人口並未減少;但國產電影的全年總票房卻不到1000萬(只佔不到1%);而像這樣,國片票房佔全部電影總票房不到1%的情況,已經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來的悲慘事實了。

在國片這麼谷底的情況下,十月廣告最後決定還是對電影投資保持觀望態度,這是能令人理解的;但作為一個創作者,難道沒錢買顏料就不作畫了嗎?我不能這麼想;在這中間,我們再繼續努力,獲得「公共電視」投資一百四十八萬元,也等於先賣出了全球電視版權,及部分DVD視聽產品的權利。加上一百萬輔導金,共有兩百四十多萬元的本錢之後,我下決心不管有沒有投資者,我都要完成一部35mm規格的電影長片。

在經費窘困的情況下,我們訓練了一批台藝電影系的同學,以及有興趣、但沒經驗的志工朋友,組成劇組工作人員,並利用暑假拍片;令人欣慰的是,這批同學及志工都認真學習、盡力付出,並未讓我們的創作打折扣(任何影片表現不好的地方,都是導演的責任)。

經過艱辛的前置、拍攝到後製完成,一年多過去了,我也迅速累積負債,債台高築到了兩、三百萬元;但夢想卻尚未完成;因為拷貝出爐,還只是走到半山腰而已,我們還必須把影片推上戲院,讓演員、工作人員的辛苦結晶被大家看到,這整個經歷才算完整、登山才算告一段落。但上戲院其實是一件賠錢的事,因為做宣傳還要再燒掉一批鈔票。

所幸,影片甫完成,就獲得溫哥華等國際影展邀請,這代表有機會把影片賣到海外;果然在韓國受邀參加釜山影展之後,南韓的電影版權順利賣出去了,並且在接下來的「第一屆CJ亞洲獨立影展(1st CJ Asian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上獲得了「觀眾票選最佳電影獎」,版權收入加上獎金,金額還超過國內票房,真是令人又悲又笑。難怪許多國片不得不走「影展型路線」,因為國外版權收入不見得輸給台灣票房,而且也不用辛苦地推片與宣傳。

不過,在影片中豐富本土美學、拓深文化深度,是我很重要的創作企圖之一;所以如果台灣觀眾不愛看,我是會覺得悵然若失的,所以在台灣推片,我也視作是爬山作功課的一部份。

雖然在國內外電影、DVD版權陸續賣出後,負債一點點減輕了,但我仍花了兩年的努力工作賺錢,才完全回到身家清白的那天。

以上是就影片資金及回收狀況,將《豔光四射歌舞團》的經驗略作分享,特別一提的是,「一百萬短片輔導金」是這一切汗水與淚水的源頭,深深一揖,特別感謝!!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美玲豔光電影絮語

周美玲


* 意外的金馬獎
2004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公佈「年度最佳台灣電影獎」時,我們完全沒料到《豔光四射歌舞團》會拿下這個獎,因為我們只留意著已入圍的那五個獎項能拿下幾個獎座,而完全忘了後面還有這麼個大獎;更何況,「我們只是剛起步而已……」;我覺得很不好意思,畢竟這只是我第一部劇情電影長片。

我們當玩耍一樣,入圍的造型師、扮裝皇后演員們、還有我,我們全都男穿女裝、女穿男裝起來,硬要在金馬獎這麼正式的場合上,模糊性別界線。表面上我們只是自得其樂,其實骨子裡我們在傳達一種態度,是延伸著電影《豔光四射歌舞團》裡的精神──俗豔的人生,有嚴肅的精神。

這是我從台灣文化的俗豔特質裡,學習到的最寶貴的智慧之一;而這層幽默與慧黠,又同時是繽紛多彩的同志文化裡的特色與精髓。《豔》片電影裡,將民俗元素與同志元素巧妙結合,發展出一場又熟悉、又魔幻的「豔光普渡」,表面上超渡的是亡魂,實際上超渡的是逝去的愛情、失落的人生…;這是台灣人的文化特性,總是透過最艷麗歡愉的形式,來傳達最沉重的生死課題。所以我們不再文謅謅地講悲傷,反而是在歡樂、詼諧、豔光四射的氣氛裡,述說死亡的情節;只是這層意思,不知能否被觀眾接收到?

在後台,一位素不相識的評審親切地前來握手,笑說:「關於『儀式』這題目,《豔》片發揮得真好,又有文化深度,又有精采創意……」扮裝中的我害羞到不行,只能傻笑,害艷麗的扮裝皇后們頻打我的頭說:「抱歉我們家導演呆頭呆腦。」評審團主席許鞍華導演也頻頻點頭:「原來豔光四射歌舞團就是你們啊,很好很好…」隔天見報,才看到評審團說《豔光四射歌舞團》的得獎理由是:「指出台灣電影新方向」。心裡覺得有點重了,但還是很高興電影試圖突破舊格局的創意有被看見。

* 擁抱俗豔與繽紛
我喜歡偷偷安身於歡鬧的喧譁中,一邊擁抱俗豔,一邊探索著最深邃的島嶼靈魂。深度的東西最好是隱藏的;通透的人性,最好是不用言語說破的;表面的庸脂俗粉常常帶給我安慰,而艷麗的人生總令我興奮,膚淺的言行底下,常常令人驚訝其詭秘的生命力。

在這部份的創作靈魂裡,我想拍的便是這種繽紛俗豔、魔幻人性的電影。而《豔光四射歌舞團》只是這條漫漫路上的起步,也只是一個窮哈哈的獨立製片而已。但它卻是一個奇異的、奢侈的夢想,足以令我們整個工作團隊著迷,而奮不顧身冒險於其中。

此外,在這趟電影逐夢的旅程中,我們也發現,我們已處在與前一個世代不同的靈魂狀態。對許多人來說,那令人景仰的「台灣新浪潮電影」時代,已成了過去的經典,撐起那時代的「人文寫實風格」,也已不再是我們的靈魂。特別是當大師們的藝術成已難以超越時,我們也不免自問,台灣電影還能有什麼高明突破?

*《流離島影》的冒險
試圖有所突破的創作嘗試,早曾發生在2000年時的紀錄片領域,那時候台灣的紀錄片已成為文化新顯學,但在紀錄片美學上,卻不見多樣的可能性;當時台灣紀錄片的主流價值是強調弱勢關懷、文化使命、道德精神的,美學上的發展相對貧乏,所以1999~2000年,我們有了「流離島影」的電影冒險。

那年夏天,我們十二個導演相約,決定把自己放逐到台灣周圍十二離島一年,大家約定,一年之後每人必須交出一部三十五釐米的電影短片。

「流離島影」一開始就擺明了「紀錄片是創作的一種形式」,它要你有哲學思維、有美學嘗試、有創作格局,此外,青年守則第一條還是:謝絕客觀報導。總之,一切歸零,重新決定自己、重新創造。

一年多過去之後,幸無人落跑、無人陣亡,在一群冒險創作心靈的努力下,「流離島影」電影系列終於完成,並呈現出十二種不同的紀錄片可能性。之後,這號稱台灣最長的電影短片,總長288分鐘,於2000年底被我們推上了西門町的戲院播映,上映兩週。雖然最後票房仍非常有限,但在最低耗損下,我們仍算是痛快地留下了奇趣的一頁。

從這樣的脈絡可以看出,拍片除了像是一個夢境、一場冒險、一脈生命熱血……之外,我們更企圖透過拍片創作,以完成某種哲學格局上的意義。也是透過這樣的創作,我們探索人性的課題、追尋命運的奧秘,並試圖傳達我們創作生命中微弱的存在訊息。

*《豔光》的跨界企圖
《豔光四射歌舞團》同樣也抱著這一種追尋;在發想之初,為了讓影片能兼具台灣特色與同志文化,幾經思索與田調,終於發展出主角的職業背景——白天,他是個身披黃袍的道士;到了晚上,他搖身一變,卻成了一個美艷的扮裝皇后。

當他披上黃袍成為一個道士時,他是一個「跨越生死」的引魂者的角色;但在夜裡,他戴上假髮、蹬上高跟鞋,卻是一個「跨越性別」的美艷扮裝皇后。

在跨越生死、跨越性別、跨越陰陽、跨越一切無意義的人為區隔之後,那是永恆歸一之境地。所以扮裝團長張開雙臂說,「來來來,『豔光四射歌舞團』就要帶您進入永恆的天堂!!」自由歡樂的跨界氣氛,一如彩虹旗的繽紛燦爛。

這種多采多姿的同志色彩元素,在「豔光四射歌舞團」裡,特別被強調與發揮,在「扮裝皇后」這一題材上,更用這樣的繽紛色彩來襯托「跨界扮裝」的自由,象徵一個「無性別障礙」之美好國度。

但這樣的繽紛美好,放到整個社會大環境裡,卻是寂寞的;所以電影中最夢幻、最華麗的歌舞場景,都發生在寂寞的河面上,暗喻現實裡的理想是搖搖欲墜的、不安的。整個影片也刻意製造一種流動感,藉著花車的流浪狀態,暗示扮裝皇后或同志們,在傳統現實中不容易找到歸屬感的生命處境。

雖然不安、飄盪,整部影片還是散佈歡樂而奔放的氣氛,並經營豔麗而繽紛的顏色,畢竟生命雖有不如意,但終究是美好的。此外,更巧妙結合「扮裝皇后」歌舞,與葬儀中的「牽亡陣」歌舞互相呼應--最民俗的繽紛色彩、有最色彩繽紛的同志世界;而最傳統的行業裡,也有最背離傳統的愛情;只是這兩者,竟在愛人的身亡中交會了。

透過同志元素與民俗元素「既衝突又融合」的對比與呼應,我們展演了一部詠舞於生死交界的愛情影片,奇異而溫馨、荒誕卻真摯──這是一部深具台灣文化特色的同志電影。

* 上帝的發笑
創作追求永恆,未來卻是無常;在接下來的創作裡,只能期盼仍有繼續冒險的勇氣。記得曾經一度,我們一夥創作夥伴又再度這樣瘋瘋癲癲發想起來:

「台灣人文寫實電影,過去了。」我們必須很抱歉地承認,觀眾是不可能滿足於單一類型的電影的;讓我們告別台灣新電影浪潮、暫別人文寫實風格,並以聯合創作開展一段耳目一新的新格局--
「台灣瘋浪潮」,將在「寫實」之外,至少讓五種「類型電影」成為可能。粗擬五種類型如下:
1).原住民武俠片、
2).黑色喜劇片、
3).愛情驚悚片、
4).情色科幻片、
5).魔幻寫實片…
(當然是暫定,想像中…)

但為什麼是「類型」?為什麼?
因為電影需要提供「驚奇」與「想像空間」,而唯有「類型電影」,最足以讓想像力飛騰,以達到極致;就因為想像可飆高到極致,所以堪稱「類型」!

在接下來十年的台灣電影風潮裡,「類型電影」將以突出的風格,與「寫實電影」的歷史形成對比;一個創新格局的台灣電影新視野,將在「瘋浪潮」中過癮展開!(上述內容敬請幽默以對…)


雖然活在夢想之中,我偶爾還是有現實感的;我完全明白,在電影創作的路上,我只是剛剛起步而已…偶爾必須說話,總覺得很不好意思,不像自己在心裡胡思亂想那麼奔放自在…。但,或許就像我們男扮女裝、女扮男裝出現在正式的金馬獎典禮上,我們的自得其樂其實不是純粹自娛而已,我們的白日夢與空想,也可能是有意義的…但如果我們不敢天馬行空地發想、不敢傻氣地付諸行動、不敢跨越束縛與自限,可能我們的一切思索,連上帝都會懶得發笑出來吧。


原文出處:中華民國94年電影年鑑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雙明眸如清泉般透徹
Zero (電影及紀錄片導演)

還是第一次受邀替別人寫序呢,而且是為一家女同志文學出版社而寫,感覺很新鮮;如同閱讀這本作品的過程,新鮮,青春、有趣。

青少年特有的氣息,長大的前夕;掩不住童趣,卻又閃爍著思索智慧的光芒,亮晶晶地令人開心。

雖然也總不免在束縛與恣意中糾纏,但青少年拉子們的喜怒哀樂,在這書中,已以活潑生動的筆觸,令人不由得產生認同的情感。

這讓我想起,如果現實裡的校園,有如書中玫瑰園般繽紛就好了;但同時我又想起,其實現實裡的校園,也暗暗隱藏著更多難以禁錮的解放......

在我上一部同志紀錄片創作《私角落》中,一個女孩娓娓談著初戀;那年,她高二,十五歲,愛上她三十歲的女老師,兩人陷入最禁忌的愛戀,展開了長達三年的地下戀情。

結局卻是悲傷的。老師始終不能接受自己的「師生戀」,更不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為了逃避這一切,三年裡,每當她有困惑,便不斷跑去相親;這卻嚴重傷了女孩的心。

但在悲傷的同時,女孩卻也異常篤定,對這一切愛情發展,她從不迷惑,她清楚自己想要的,一雙明眸如清泉般透徹,她明白自己所經歷的,正是人生中一段最真實純淨的愛情;她勇敢以對,甚至領著老師前進。

但在成人世界中的另一半,卻終究無法擺脫外界眼光的枷鎖,最後在矛盾迷惘中,逃離了她所鍾愛的女孩。

過了好幾年,兩人再恢復聯絡,「老師終於結婚了嗎?」我問。

已不再是青少女的大女孩,淡淡吐出一口菸:「她能逃離得了一切,但如何逃離得了自己?」

女老師還是沒有結成婚。

甚至,之後她還交往了另一個高中女孩,令那在迷惘階段中被犧牲的愛情,顯得更加惆悵。

或許人一長大,就回不去了。

只能趁我們對青春還有著天真熱情的時候,盡情擁抱我們的生命吧。

序者簡介 :
ZERO,本名周美玲,來自雨港基隆;與同志攝影師愛人HOHO共同創作諸多同志影像作品,有膾炙人口的紀錄片《私角落》、電影劇情片《豔光四射歌舞團》等。

書名:玫瑰園怪奇事件簿 
作者:祐希 著 
類別:校園抗爭/自我認同



原文出處:
集合出版社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廝混在GAY BAR裡的拉子,用酒精釀出的同志愛情紀錄片~私角落
周美玲(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

在「性」仍是社會禁忌的情況下,同性戀的「性」更成為禁忌中的禁忌;因為對同性戀性行為的不解、無法想像、以及難以規範,於是「變態」、「不自然」之批評聲,便不經腦袋地迸出來了。但其實,這只是一種心理上的抗拒。...」作者在「私角落」裡歌頌了歡樂與幸福的部分,也不諱言生命墮落低潮的部分,透過影像與聲音,體現同志的生命情調......



    酒精,常造成跳躍性的思考;愛情,總充斥著喃喃的絮語叨叨;於是,「酒精」與「愛情」釀出了「私角落」這部隨興又不規則的紀錄片。

    雖然看似隨興、不規則,但這部影片並非沒有結構;相反地,我擺脫不掉的哲學背景,讓我很難做到「沒有結構」,我只是很不願意去「說破結構」罷了。就像常有人談起
「私角落」時,總說不清它的故事性有那裡,只是內心空盪盪地,撩起了一堆莫名的情緒,卻說不上來它觸動到自己靈魂裡什麼東西;第一時間裡,觀眾通常僅迷炫於表象;但影片的後座力,卻要在他走出戲院後的路上、公車上,或洗澡時面對到自己的腳指尖時,霎時讓人突然眼眶微微濕潤,然後忍不住打電話給朋友說一說話:「喂,也沒什麼事,只是問一下你在幹嘛」。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