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女情懷總是詩
文/陳明莉
為何選擇透過鏡頭拍攝女同性戀?又為什麼是女同不是男同呢?
周:
因為《豔光四射歌舞團》拍男同性戀,台灣電影拍男同性戀的題材很多,大家會說為何都沒有女同性戀的片。有人說女同性戀比較不願意出門,男同性戀比較會大剌剌的出現在人前,所以女同性戀片票房很差,但我基於女同性戀的朋友們要求就拍了,她們說要輪著來,不過我下一支片可能就不會再拍同志片。先前我們請女同志來試片時全場又哭又笑,大家很高興有一個由楊丞琳飾演這樣很早就知道自己是一個『P』的角色,所以這部片子讓很多『T』喜愛,就看看能不能打破女同性戀不出門這種迷思吧!
姚:
其實男性導演來導女同性戀的戲是很冒險的事,男同性戀我多少還有一些認識,但是女同性戀的部份則完全沒有。其實一開始的劇本沒有這個部分,是在找演員的時候才慢慢調整這個問題,最主要是因為歐陽靖跟我提過他有一段時間是有點性別模糊的,那她拍戲的時候告訴我後來不是,所以我才把性別模糊這個焦點擺到劇本裡面來。那時候要加這些元素其實我也很擔心,我的男同性戀朋友全部都笑我說:「台客怎麼拍同性戀?」
為何選中這兩位演員?
周:
去年我原本預計六月份要開拍,但到了四月份還找不到適合演竹子這個角色的女生,我要她高高帥帥可是也美美的,我不希望她太男人婆。而國內的演員型比較中性的我也考慮很多像楊乃文,但她畢竟是歌手,可能演戲的部分沒有這麼在行,所以沒有談妥。還有吳恩琪,但她是可愛型的『T』,我這次要的是酷酷的。當時只剩一個多月就要開拍了很急,直到被邀請到香港金像獎的時候,跟梁洛施談,發現她的型不錯,看她的作品也很好,雖然她以前演的都是很甜美可愛的角色,但因為她輪廓很深,做個造型就會很帥氣。梁洛施的個性其實很女生,楊丞琳會笑說,我看我才是『T』吧。片中楊丞琳看起來演技上比較自然,但可能是因為中文不是梁洛施的母語的關係,所以我也為了梁洛施刪了部份台詞。而楊丞琳這一次很投入,她表現的可圈可點,十分亮眼。因為她在偶像劇也是一線的女演員、唱片又是第一名,代言的產品也很多,各方面都已經到了某一個程度,只剩電影這一塊還未開發,所以她的經紀公司對劇本的要求很高。
姚:
原先我是設定李心潔當女主角,後來選角時工作人員告訴我歐陽靖不錯,於是談過後我的劇本開始以她為原型修改。其實我覺得她很刁鑽,她的身體一直不好, 所以對於生命這個議題很有興趣。譬如時間到底是什麼?人到底活著要做什麼?一開始她給人的印象是很黑暗的,但是在人前還是會用陽光的那一面來包覆。後來她把網誌停掉應該是因為那個階段“夠了”,不單純是“過了”。而當初在申請輔導金時我只設定了女主角,還沒想到女配角要用哪個人,謝欣穎是我在拍攝廣告片時合作過的模特兒,我覺得她的型很不錯,也符合我想要的角色個性。我沒有看過她之前的電影作品,因為怕看過後負擔會很多,只是很單純的找我認識的欣穎來演,不特別做其他功課。
怎麼構思故事?
周:
小綠這個角色來自於兩年前我拍了一部紀錄片,關於地震受災區的小朋友。其中有一個小女孩說出她被祖母救出來的驚險過程,而她的母親來不及逃出,被壓死在瓦礫堆中。但當我繼續拍攝後發現其實她的母親是離家出走,把她丟下,所以這個橋段是真實的事件。這個孩子就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把一些事件自動轉換成她想像的情況來安撫自己心中的創傷,我們看來是很可憐的。很多人都透過某些外在的形式去處理內心深處的痛苦,包括小孩子,這些事情是他們說不出口的。刺青這個行為也是,刺在身體上的烙印正代表著心中需要被遺忘或不被遺忘的事件。對於小綠而言,她的方式就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胡言亂語,而阿東的刺青來自於他渴望自己擁有『力量』,於是青少年刺青的這個行為能發展出一種次文化。小孩子可以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那成年人能有其他的作法,這就是人性,而創作電影就是在捕捉人性,如果觀眾能帶著一些感動回去,才是我想要的目的。
姚:
我沒有侯導對生活的高敏銳度,我只是寫我看到生活中放大的細節,也許它沒這麼有戲劇性。我只是以文字刻出我所看到的畫面,很多畫面在我的腦海裡它都已經編織過了,其實它已經在演了,只是現在需要用文字定型。然而對我來說就算這部片文字已經定型,直到現在,愛麗絲也還繼續在演,只是當時把它凝在那個地方,名字叫《愛麗絲的鏡子》。
小孩子出現的意義?
周:
小孩子對事情的反應是最直接的,他對事情的敏感度跟成年人是一樣的,但成年人有化解的方法,可以藉由逛街、唱KTV等方式宣洩情緒,但小孩子的生活方式不一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唯有幻想。剛好我這幾年在拍跟小孩有關的紀錄片,有時候他們的行為會令我很震撼,所以我說小孩是最直接的象徵物。
姚:
社會影響家庭、家庭影響個人,是很自然的現象,我們現在用這三個角色來照顧一個新生兒,而高捷在片中飾演的是一個糊塗的老爸,意味著他的小孩將來也有可能是這樣。
製作過程中困難之處是什麼?
周:
好像沒有特別困難的地方,因為我對拍片這種事情異常樂觀,例如錢不夠、拍不好或演員演不好,但我覺淂碰到阻礙才是正常的,能激發新的創意,像是梁洛施不擅說中文,但刪掉一些台詞後更顯出竹子個性的壓抑,反正只要有困難就去找出路。
姚:
因為畢竟是第一次自己主導所有事情,處理事情的時候會覺得這麼下決定是不是正確的,拍攝這個鏡頭會有味道嗎?會一直反問自己。從原本的有自信,變得沒自信。一直到國外影展開始有人看見我的電影時,才又建立起另一種自信。
如何思考市場方向?
周:
其實到了拍片階段,這個部分都不管了,我覺得我是運氣好,製片也沒有把我逼這麼緊,又剛好適合的演員有知名度,否則就算是在大牌的演員如果不適合我也不會用,可能是我比較樂觀。
姚:
我沒有辦法,因為這部份我也不懂,又碰到了侯導這樣一個好的監製,他給我很大的空間,如果是跟其他人合作可能就沒有辦法這樣,但也因此把自己繃得很緊。假設今天我只是單純拍攝一支商業片,其他細節都有人幫你限定,我只需要美化、連結劇情或是非劇情影像,如此一來反而簡單多了。
本文轉載自2007年LOOK雜誌三月號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凡爬過.必留下回應!XD
文/陳明莉
為何選擇透過鏡頭拍攝女同性戀?又為什麼是女同不是男同呢?
周:
因為《豔光四射歌舞團》拍男同性戀,台灣電影拍男同性戀的題材很多,大家會說為何都沒有女同性戀的片。有人說女同性戀比較不願意出門,男同性戀比較會大剌剌的出現在人前,所以女同性戀片票房很差,但我基於女同性戀的朋友們要求就拍了,她們說要輪著來,不過我下一支片可能就不會再拍同志片。先前我們請女同志來試片時全場又哭又笑,大家很高興有一個由楊丞琳飾演這樣很早就知道自己是一個『P』的角色,所以這部片子讓很多『T』喜愛,就看看能不能打破女同性戀不出門這種迷思吧!

姚:
其實男性導演來導女同性戀的戲是很冒險的事,男同性戀我多少還有一些認識,但是女同性戀的部份則完全沒有。其實一開始的劇本沒有這個部分,是在找演員的時候才慢慢調整這個問題,最主要是因為歐陽靖跟我提過他有一段時間是有點性別模糊的,那她拍戲的時候告訴我後來不是,所以我才把性別模糊這個焦點擺到劇本裡面來。那時候要加這些元素其實我也很擔心,我的男同性戀朋友全部都笑我說:「台客怎麼拍同性戀?」

為何選中這兩位演員?
周:
去年我原本預計六月份要開拍,但到了四月份還找不到適合演竹子這個角色的女生,我要她高高帥帥可是也美美的,我不希望她太男人婆。而國內的演員型比較中性的我也考慮很多像楊乃文,但她畢竟是歌手,可能演戲的部分沒有這麼在行,所以沒有談妥。還有吳恩琪,但她是可愛型的『T』,我這次要的是酷酷的。當時只剩一個多月就要開拍了很急,直到被邀請到香港金像獎的時候,跟梁洛施談,發現她的型不錯,看她的作品也很好,雖然她以前演的都是很甜美可愛的角色,但因為她輪廓很深,做個造型就會很帥氣。梁洛施的個性其實很女生,楊丞琳會笑說,我看我才是『T』吧。片中楊丞琳看起來演技上比較自然,但可能是因為中文不是梁洛施的母語的關係,所以我也為了梁洛施刪了部份台詞。而楊丞琳這一次很投入,她表現的可圈可點,十分亮眼。因為她在偶像劇也是一線的女演員、唱片又是第一名,代言的產品也很多,各方面都已經到了某一個程度,只剩電影這一塊還未開發,所以她的經紀公司對劇本的要求很高。
姚:
原先我是設定李心潔當女主角,後來選角時工作人員告訴我歐陽靖不錯,於是談過後我的劇本開始以她為原型修改。其實我覺得她很刁鑽,她的身體一直不好, 所以對於生命這個議題很有興趣。譬如時間到底是什麼?人到底活著要做什麼?一開始她給人的印象是很黑暗的,但是在人前還是會用陽光的那一面來包覆。後來她把網誌停掉應該是因為那個階段“夠了”,不單純是“過了”。而當初在申請輔導金時我只設定了女主角,還沒想到女配角要用哪個人,謝欣穎是我在拍攝廣告片時合作過的模特兒,我覺得她的型很不錯,也符合我想要的角色個性。我沒有看過她之前的電影作品,因為怕看過後負擔會很多,只是很單純的找我認識的欣穎來演,不特別做其他功課。
怎麼構思故事?
周:
小綠這個角色來自於兩年前我拍了一部紀錄片,關於地震受災區的小朋友。其中有一個小女孩說出她被祖母救出來的驚險過程,而她的母親來不及逃出,被壓死在瓦礫堆中。但當我繼續拍攝後發現其實她的母親是離家出走,把她丟下,所以這個橋段是真實的事件。這個孩子就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把一些事件自動轉換成她想像的情況來安撫自己心中的創傷,我們看來是很可憐的。很多人都透過某些外在的形式去處理內心深處的痛苦,包括小孩子,這些事情是他們說不出口的。刺青這個行為也是,刺在身體上的烙印正代表著心中需要被遺忘或不被遺忘的事件。對於小綠而言,她的方式就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胡言亂語,而阿東的刺青來自於他渴望自己擁有『力量』,於是青少年刺青的這個行為能發展出一種次文化。小孩子可以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那成年人能有其他的作法,這就是人性,而創作電影就是在捕捉人性,如果觀眾能帶著一些感動回去,才是我想要的目的。
姚:
我沒有侯導對生活的高敏銳度,我只是寫我看到生活中放大的細節,也許它沒這麼有戲劇性。我只是以文字刻出我所看到的畫面,很多畫面在我的腦海裡它都已經編織過了,其實它已經在演了,只是現在需要用文字定型。然而對我來說就算這部片文字已經定型,直到現在,愛麗絲也還繼續在演,只是當時把它凝在那個地方,名字叫《愛麗絲的鏡子》。
小孩子出現的意義?
周:
小孩子對事情的反應是最直接的,他對事情的敏感度跟成年人是一樣的,但成年人有化解的方法,可以藉由逛街、唱KTV等方式宣洩情緒,但小孩子的生活方式不一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唯有幻想。剛好我這幾年在拍跟小孩有關的紀錄片,有時候他們的行為會令我很震撼,所以我說小孩是最直接的象徵物。
姚:
社會影響家庭、家庭影響個人,是很自然的現象,我們現在用這三個角色來照顧一個新生兒,而高捷在片中飾演的是一個糊塗的老爸,意味著他的小孩將來也有可能是這樣。
製作過程中困難之處是什麼?
周:
好像沒有特別困難的地方,因為我對拍片這種事情異常樂觀,例如錢不夠、拍不好或演員演不好,但我覺淂碰到阻礙才是正常的,能激發新的創意,像是梁洛施不擅說中文,但刪掉一些台詞後更顯出竹子個性的壓抑,反正只要有困難就去找出路。
姚:
因為畢竟是第一次自己主導所有事情,處理事情的時候會覺得這麼下決定是不是正確的,拍攝這個鏡頭會有味道嗎?會一直反問自己。從原本的有自信,變得沒自信。一直到國外影展開始有人看見我的電影時,才又建立起另一種自信。
如何思考市場方向?
周:
其實到了拍片階段,這個部分都不管了,我覺得我是運氣好,製片也沒有把我逼這麼緊,又剛好適合的演員有知名度,否則就算是在大牌的演員如果不適合我也不會用,可能是我比較樂觀。
姚:
我沒有辦法,因為這部份我也不懂,又碰到了侯導這樣一個好的監製,他給我很大的空間,如果是跟其他人合作可能就沒有辦法這樣,但也因此把自己繃得很緊。假設今天我只是單純拍攝一支商業片,其他細節都有人幫你限定,我只需要美化、連結劇情或是非劇情影像,如此一來反而簡單多了。
本文轉載自2007年LOOK雜誌三月號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凡爬過.必留下回應!XD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