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坵隨筆
文/周美玲(輻射將至導演)
1.開始
第一次認識「烏坵」這地名,是小學四年級時。
老師發給全班每人一張明信片,叫我們寫給「前線英勇的國軍將士」。我分配到的明信片上,收信地址是「烏坵」郵政信箱XX號。
我在明信片背後寫著:
親愛的烏坵阿兵哥哥,我不知道烏坵是什麼地方,但我知道您們在保家衛國,非常辛苦……。
黑板上的範本抄完後,沒想到,隔了一個半月,我居然收到一封蓋著「烏坵軍郵局」郵戳的回信,來信勉勵我好好用功讀書,他會英勇地捍衛前線,永保烏坵。
那次遙遠的烏坵印象,令我感到陌生、溫馨、而驚奇,至今仍記憶清新。
’96年,我們人在金門拍紀錄片,聽說金門縣政府正在規劃烏坵遷村的消息。遙遠的烏坵記憶再度騷動起來,那個一般人耳聞又陌生的地方到底是什麼光景呢?那時便想去一趟烏坵。心中放著此事,直到’98~99年才真正成行。
那年,烏坵正好被「原子能委員會」宣佈為「核廢料儲置場」的最優先預定地。於是,一個兒時想像中純淨的島嶼突然變得具體而沉重起來。
2.印象中的島嶼——親臨島嶼
陽字號軍艦泊在烏坵外海時,正值烈日午后。
光禿禿的小島,只一個燈塔矗立在至高點,整個島輕泊在深邃的海面上,幾乎就要飄浮起來,被陽光蒸發。
當轉乘小艇、逐漸逼近島嶼時,島上的層次節理漸次鮮明。
環島地形,處處分布著槍孔、偽裝網、迷彩崗哨、鐵絲圍網……;眼前所見,竟是一個龐大的海上碉堡。
一大群阿兵哥和島民已候在碼頭,迎接大批運補物資和歸鄉島民的到來。
終於到了這個二十年前寫信來過的島嶼,太陽曬得我們頭發昏,整個島搖搖擺擺,我們等著魚貫登岸,心晃晃的覺得焦慮而茫然。
3.發生了?發現了?
到了烏坵才發現,原來島上講的是我們都聽不懂的蒲田話。據說,全世界只有福建沿海兩個縣份講這種方言,它既不是閩南語、客家話,也不是福州話。對這半世紀來,政治上從屬於台灣的情況來說,烏坵的文化地位顯然是極其弱勢的。
尤其長期的封鎖與軍管,造成島上種種觀念與台灣的差距,例如國家主義的理所當然,與人權意識的缺乏等等。
但居民的純樸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不是核廢料的陰影籠罩,島民的生活幾乎是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
但幅射將至的陰影,很快籠罩著島嶼,也籠罩了人心。
4.印象深刻的….
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人是蔡玉尖老師。
認識蔡老師時,他已經是癌症末期了。孱弱消瘦的軀體,使他須拄著拐杖步行,但這並不減損他天生堅毅不屈的個性。
得知我們要去烏坵拍紀錄片時,他欣然答應我們的邀請一同前往,他說,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機會回到故鄉了。
行前,蔡老師顯得異常興奮且精神意奕奕,雖然與他鶼鰈情深的妻子隱隱耽憂著,但蔡老師還是以過人的意志力,一路舟車勞頓,撐回到了烏坵島鄉。
島上瀰漫著對核廢料即將來臨的討論。有的人說,烏坵離中共太近,台電要放核廢料一定會遭中共抗議。有的人說,我們要抗議,如果抗贏了,核廢料就不會來,如果抗輸了,就賺錢。
對於台電聲稱的三十億元回饋金,不免引起許多人的想像。質樸的財哥就說:「這是好大一筆錢呢!如果真的烏坵拿到這麼大一筆錢,那我們到台灣就不敢說自己是烏坵人了,否則消息一傳開,每個人都說烏坵人變成有錢人了,萬一碰到騙子或壞人就麻煩了!」
有的年輕人則說:「誰能保證二十年後的烏坵會怎樣?」現在的烏坵島上只剩二十戶不到,等孩子大了,老人老了,誰會再留在烏坵?
言下之意,若現在有利可取,為何不取呢?
當然,大多島民還是依戀烏坵,不捨烏坵的,尤其大坵的蔡媽媽和小坵的高媽,每次提到核廢料就幾乎以淚洗面,即將離世的蔡老師亦然,他甚至堅持重蓋他在烏坵已頹的房子,他說烏坵是他的根,即使自己住不了,以後孩子回島來,才有地方住啊。然而,不要說添蓋房子,大多人都已一一離開了。
最後一次見到蔡老師,他已經難以行動了。在病床上,他仍唸唸叨叨著家鄉的事,即使在島上,他一一與島民談論,試圖釐清島民思惟,希望說服島民抗爭到底,但終了,仍究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無奈地笑說:「可能核廢料的事還沒落幕,我已經先落幕了!」
當我們再次踏上烏坵,島上探勘核廢料儲置點的工程正積極進行著,這時,蔡老師剛剛離世二個月。而他重蓋了一半的房子,也殘留著一半,仍駐立鳥坵。
想去烏坵島:
目前往返烏坵的交通工具如下:
軍艦:國軍每十天前往烏坵載調軍員一次,通常是行駛陽字號軍艦,烏坵鄉民都是搭軍艦往返烏坵與台灣台中港之間的,單航時間約七小時。外地人要前往烏坵只能透過行文給國防部提出申請的方式。
直昇機:台電高層人員前往視察「核廢料儲置場」探勘作業及相關工作時,常會包乘德安航空的直昇機前往,航行時間約三十分鐘。我們問過機長:「一般人也可包你們的飛機來烏坵嗎?」機長說:「應該要向有關當局申請吧!而且租一趟機至少八萬元呢!」我想,除非晉昇台電高層,有錢又有權,否則大概只能望機興嘆吧!
民間貨船:國軍委託民船執行運補勤務,除非你是貨品,否則不可能搭貨船。
金門縣船:由於烏坵現由金門縣代管,只有在選舉投開票時,金門會派船往返烏坵送票,但不曾有過金門縣長候選人來此拜票過。當然,當選者也不曾來訪過。要搭此種金門縣船,只有成為金門縣選務人員才有可能。
本文轉載自金門縣紀錄片文化協會‧文化副刊
http://www.film.km.edu.tw/kinmen/kinmen_culture23.htm
閱覽後請回文~~謝謝您!
書蟲^^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