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說:【麥子不死】短片中,房思瑜(左)為模仿【上海社會檔案】的經典畫面,噴了導演周美玲一臉的血。(圖片提供/漂浪青春官網)
推動電影往前進的,不就是一場場金錢遊戲嗎?阿龐依老闆之令,將一名導演綁進了狗籠。阿龐跟導演談判:只要導演聽老闆的,他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大家賺錢有啥不好?導演於是開始猶豫了…… 黑道之手再度伸入電影圈?這表示,台灣電影要起飛了!
很難想像金穗三十「關懷國片的過去與未來!」這樣一個沉重與嚴肅的課題,卻在導演周美玲詼諧逗趣的對白、誇張惡搞的kuso劇情、笑裡藏刀的反諷控訴中完全被顛覆了,短短十幾分鐘,幾乎讓人在無法克制的放聲大笑與無法抑制的眼角含淚中反覆撞擊著。【麥子不死】巧妙的鋪陳與經典電影的串聯,不僅輕易可見周導深厚的編劇功力,黑道、動作、暴力、惡搞、爆笑更展現了導演極思超越自我的企圖。

個人覺得其中最值得深思也是本片最弔詭的意圖,究竟是誰扼殺了阿龐的電影院?!喚醒的又該是誰心中的電影院?!那個黑道捍衛的記憶,是否就是許多電影工作者的記憶?!也是大多數觀影者的記憶?!如果是,國片何以頹敗?!如果不是,國片何以不死?!
入行十二年,拍攝過十四部紀錄片、三部劇情片的導演周美玲,她深刻了解,只要影片擁有獨特的美學風格,要拿獎並不困難,票房才是更大的挑戰。她同意能引發思考的電影才是好電影,但是除此之外,電影還要好看要能讓人享受。「如果只是要讓觀眾思考,不如丟一本哲學書給他們。」
可是很遺憾的,這樣一個兼具創意與市場、腦袋清楚、知己知彼的導演,在台灣卻仍要面對各種質疑「『刺青』到底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周美玲跨不出同志片的侷限?」甚至還要中斷自己想望的拍片規劃,試圖以多元的創作來證明自己可以,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事嗎?!
我想【麥子不死】最大的反諷也是導演心中的最痛吧!如果有誰再說:周美玲導演只會拍同志片,那麼【麥子不死】將會是刮在那人臉上的一巴掌。何況就算一個導演一輩子致力只拍一種類型的電影,專一且絕美,有什麼不好?!一個導演能讓一部電影既可受到影展肯定又讓觀眾覺得『好看』到底有什麼不好?!
麥子不死 The Wheat Doesn’t Die
35mm∣Color∣12min∣2008
編導∣周美玲
主演∣房思瑜、龐庸之、朱德剛、吳朋奉、施冬麟、趙逸嵐
【放映資訊】:
7/27 (日) 15:00 誠品敦南;7/29 (二) 19:00 電資館
8/15台北絕色影城,欣賞周美玲導演的新片【漂浪青春】同時可一睹金穗獎紀念短片【麥子不死】。

1969年生於台灣基隆,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曾擔任記者,後為全職電影創作者。以《走找布袋戲的老藝師》(1997)、《飄泊的港灣》(1998)、《人頭祭的故事》(2000)和《極端寶島》四度獲得金穗獎,2004年完成首部劇情長片《豔光四射歌舞團》,獲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2007年《刺青》獲柏林影展泰迪熊獎,2008年最新作品為《漂浪青春》。
2008-07-24 18:19 民生@報 特約作家 陳秀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