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影像訴說生命 周美玲談哲學思考的創作
2008-05-26‧政治大學秘書室


《漂浪青春》兩位演員房思瑜(圖左)與趙逸嵐(圖右)現場秀表演功力,贏得台下師生滿堂采。攝影:黃旭弘。

政治大學22日晚上請到名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政大哲學系畢業的校友周美玲,與師生們一同暢談她的創作歷程,會中並邀請到新電影《漂浪青春》兩位演員房思瑜和趙逸嵐,與學子們分享電影表演。

在紀錄片拍攝的圈子裡,周美玲是一個非常文學性的紀錄片導演。出身於螢火蟲工作室,到《流離島影》開始「出家」,拍出一部部屬於自己的作品,視創作為一種找出生命答案的方式。

談到拍紀錄片,周美玲認為,過去台灣的紀錄片在創作性和藝術性都不夠,「一定要有感染力,還有哲學思想、自己的觀點。」而且不能靠題材聳動,否則跟社會新聞沒什麼兩樣。

對談進行到一半,周美玲還放映原名《妹狗、水蓮與竹篙》的電影──《漂浪青春》,透過片花介紹兩位演員房思瑜、趙逸嵐出場;兩位雖然都是科班出身,但都是第一次接觸電影。

在片中飾演「竹篙」的趙逸嵐說,之前都是演舞台劇,剛開始常因為動作太大或說話太用力,被導演糾正「現在沒在演霹靂火」,引來台下學生哄堂大笑;演盲女的房思瑜則說,之前多半是拍電視劇或廣告,動作也會比較大,但拍電影的時候因為常有特寫鏡頭、攝影機也靠得很近,必須要收斂動作才會自然。

對談中,房思瑜和趙逸嵐還應觀眾要求,以一句台詞對戲、用三種不同的表演方式呈現,從舞台劇誇張的肢體、電影細微的表現、到「霹靂火式」非常用力的演出,讓台下學生掌聲不斷。

對於台灣目前的電影環境,周美玲表示,現在比上一代還嚴苛、過得比上一代苦,也沒有多餘的經費可以承擔拍片延宕的風險,只有事前工作盡量做足、確保拍片流暢。

摒除紀錄片《私角落》,周美玲說,從《豔光四射》《刺青》,到今年8月上映的《漂浪青春》,這三部作品分別代表同志彩虹中的黃、綠、紅,自己對同志圈的責任也告一段落。目前會開始拍劇情片或嘗試更多可能,至於剩下的「橙、藍、紫」三色,她表示,未來一定端出「截然不同的菜」獻給同志圈與觀眾。

本文轉載自政治大學校園新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RO8HOHO 的頭像
ZERO8HOHO

ZERO + HOHO影迷俱樂部

ZERO8H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