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0 美麗佳人雜誌 採訪撰文/劉雅嫺、蘇意茹 攝影/王嘉菲、陳俊合、王詩雲、顏涵正、薛宏彬
編輯/劉雅嫺 圖片提供/IT Park
獨立製片導演。擅長拍攝紀錄片,作品創造風格的同時亦受好評;
2007年以《刺青》一片,勇奪第57屆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影片。
電影《刺青》叫好又叫座,票房成績無論國內國外都亮眼,這是獨立製片導演
周美玲踏入影像領域第13年,終於可以享受自由創作名利雙收的成就感。
周美玲認為女性追求影像創作的權力,首先要拜數位時代之賜。13年前,她花
了不到10萬元,買了一台Sony的DV,輕便價廉的工具,滿足了她以影像創作
的夢想。「我只要對什麼東西有興趣,就會努力去抓資訊。」因為對影像有興
趣,所以受過哲學訓練的她會去思考:為什麼「看電視」這件事情不用學,每
個人都看得懂,可是電視裡的影像語言到底是怎麼構成的,這些解讀的功課就
成了她拍攝電影的養分。
她表示,那些會主動地對晝漫畫、組合影片有興趣的人,基本上已經具有從事
影像工作的潛質。對於想要從事影像創作,只要自己喜歡,願意投入,不在乎
從中獲得名利,基本上是完全沒有門檻限制的。
當然要步上導演之路,還是有個基本的管道。今年周美玲受金穗獎主辦單位之
邀,「回娘家」擔任代言人,因為她真正成為導演的「Step 1(第一步)」,就
是參加金穗獎獲得肯定。有了得獎的資歷之後,就獲得了「導演」的資格,之
後就可以從事影像方面的工作,不管是拍攝廣告、音樂錄影帶、電影、電視,
開始就有很多種選擇。
然而,在許多易於獲利成名的領域中,周美玲亳不猶豫地選擇了孤獨艱辛的創
作路線,她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可抗拒的幸福……」。她引用印度史詩,「幸
福」不是那些日常生活的誘惑,而是「內在的呼喚」。
對她來說想要拍片,於是就去拍,憑的就是個人的意志力。姑且不論拍片過程
中永遠都有克服不完的困難,演員、天氣、道具……所有的因素都有可能就是
不「到位」,但是在喜歡影像創作的前提之下,周美玲說:「工作的成就感來自
於克服困難。」她把壓力和成就都視為正常,所以就算為了拍片得負債,之後
又得拼命工作來償還,而這一瞬間她又獲得大獎的肯定,面對人生的這些大起
大落,她總是超然地面對。因為,她永遠有下一部夢幻之作準備開拍。
她,帶著「台灣出品」顯赫於國際影壇,
更帶動台灣沉寂已久的國片市場燃起新希望。
1.怎樣特質的人適合從事電影工作?
在數位時代之後,從事影像工作已經沒有性別差異。甚至
記錄片的女性導演數量有超過男性導演之勢。要培養影像
工作領域的特質,需要有自覺,自己是不是真的對影像有
興趣,然後要有方法,要用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2.在電影領域中,該具備怎樣的態度?
要把壓力和成就都視為正常,尋找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的平
衡點。關鍵只在於自己夠不夠堅定,是不是能夠堅持要做
創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不管市場再怎麼低迷,總
是能夠想到辦法堅持下去。
本文轉載自美麗佳人雜誌實體書
努力的打字...終於完成了...cc
閱覽後請回文...才知有人會看....謝謝!
書蟲^^